http://www.yaoshill.com
首页爱因斯坦论佛教谈顾净缘吴信如弘一法师论江本用实验教义入门开元三大士雷久南食谱唐密药师法吴立民净柱法师五行蔬菜汤玉琳药师经题佛门法事药师法会简轨药师经药师经法序药师七佛经知识提要佛法的科学证明求佛注音楞严咒
    恩师吴老于己丑年正月初六圆满示寂,本网倡议:正信弟子当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修行佛法,觉悟人生,自利利他,行于如如,如如而行,守本分事,珍惜时光。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分类目录
首页
名师简介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药师法会简轨
药师七佛本愿功德经释
药师七佛本愿功德经释义(二)
《药师经法研究》序
弘一、印光法师论药师法门
弘一法师: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玉琳国师药师经题语
名人论佛教
合理的居家生活
中医与佛教的养生秘诀100条
健康长寿七法
怎样念好家庭这本经
药师法门对我们的启示
不健康有四种原因
大藏治病药
胆结石怎么办
佛医病因对治图表
肝炎怎么办
感冒的时候怎么办
咳嗽的时候我们怎么办
过午不食的利益
如何调呼吸
失眠头痛怎么办
痛经子宫肌瘤怎么办
养生八段锦
食物相克与相生
明目论与洪范五行生序
身病还是心病
哪些食物能杀死癌细胞
食疗
根治所有胃病
防治糖尿病秘方
李清岩治癌秘方
高血压、减肥方
姜的二十种食疗功效
重大疾病特方收藏
金刚念诵
枸杞单偏方
震惊世界的中国秘方
中药泡脚极品药方大全
颈椎腰椎穴
华佗百病秘方
教你如何清肠
微笑是康复和谐的开始
身心灵整体健康
快乐的钥匙
能让你豁然开朗的廿六句话
人生的感悟
一生受用的85句
生活箴言
网络欢喜学佛
网上供佛
睡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的方法
远络疗法图片
9类身体求救信号!
身体彻底排毒的简单方法
不花分文治疗颈椎 肩周炎
温家宝:做人的基本原则
五脏排毒简单方法
很好的佛教知识
南怀瑾的一个秘方
意念疗法
佛法极品图片
药师七佛法像
打开七个脉轮的手印
图解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一
图解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二
图解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三
图解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四
图解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五
暂无

 

 

怎样子念好家里这本难念的经呢?

-----------------------------------------------------------------------
 
  怎样子念好家里这本难念的经呢?怎样子去“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呢?
  文殊菩萨开示我们四个原则:第一个是以感恩心面对家人;第二个是以四摄法做好家务;第三个是以空性慧脱离家累;第四个是以普贤行住真如家。
  第一个,是以感恩心面对家人。这个是我们真实地“知家性空”。
  家人对我好,我不起贪执,这是达摩祖师《二入四行》“四行”里面的“随缘行”,“喜风不动”,对我好,我也不起贪执,随缘。
  家里人对我不好,我那么关心他,他一点都不领情,我也如如不动。为什么?“知家性空”啊!“逢苦不忧”,这是“报冤行”。
  然后“冥顺于道”是“称法行”。与家人相处,能够人情练达,一切都做得很圆满,都能够无私无我地去关心他,然后又心与佛法相应,心里面不执著、不分别。这个是“称法行”,与法相应。
  “无所求行”,对家人不生贪爱留恋,心无挂碍,如如不动。我们有缘住在一起,都在这个家庭里面,不管是夫妻也好,儿女也好,有缘的时候珍惜这段缘,将这段缘转变为善缘、法缘、佛缘,但是心里面毫无所求。这样子就会充满感恩心,无论好与坏都感恩。
  感恩心应该包括这个四种行,是以感恩心面对家人。
  第二,以四摄法做好家务,一切家务我们在做的时候都可以修四摄法。
布施摄,我们做家务的时候欢喜奉献,毫无怨言,把我的精神、体力、时间都去做,一边做的时候一边发愿——愿我能够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样子是布施摄。
  爱语摄呢?做家务的时候能够承担,以承担代替指责,以关心代替批评,令一切人生欢喜心,这个是爱语摄。
  利行摄,好像我们《净行品》里面开示的:“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我们饭做好了,家里人一起来吃饭的时候,我们心里面念这个偈颂,马上就能够转变为佛法,这个是利行。家里人洗澡的时候,我们也是帮他们准备好,然后心里面也可以念这个偈颂:“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我们拜佛的时候也回向家人都能够与佛有因、与佛有缘。我们在家里面供奉观世音菩萨,我们要知道外在有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内在我们的心与法相应,这样子我们就能够不被世间所缠缚、不生执著、不受逼迫,这个是利行摄。
  同事摄是随顺家人的要求去一起参加一些活动,但是内心都将之转变为佛法,令他们生欢喜心。
  第三、以空性慧脱离家累,是我们要知道性空相有,因为相有,所以我们要将一切都做得最好,让家人生欢喜。
  我经常听到佛弟子有一句话,说“众生易度,家人难度。”其他人好度,劝他信佛皈依马上就来了,我劝我家里人反而还劝不动。为什么?要知道问题不是出在他,而是出在自己。因为我们自己的心没有与佛法相应,我们不能够给众生做一个好榜样,我们的心里面还是有贪瞋痴,我们的慈悲和智慧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家里面的人不能够心悦诚服,所以就不能够相信。这个是我们自己的过失啊!
  我们如果能够做得好,做好榜样,能够体现佛菩萨的悲智,能够欢喜自在,一句俗话说,“菩萨、菩萨,年年十八!”随时都是欢喜自在的相,当然一切众生都会接受,都会生欢喜心,都会心悦诚服。因为是相有,所以我们要珍惜缘份;因为是性空,所以我们不执著、不贪爱,就能够脱离家累。
  第四、以普贤行住真如家。“因赅果海,果彻因源”。普贤行是称法界体性,而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都去修习普贤菩萨十大行愿,安住在一真法界之中。所以我们的心应该安住在真如自性之家,真如自性是我们真正的家乡,是一切万法的本源,先天地而有。所以以普贤行住真如家。好像庞蕴居士、维摩居士、胜鬘夫人一样,能够示有妻子,常修梵行、在欲行禅、火中生莲。所以我们学习这个偈颂:“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希望我们能够实践文殊菩萨教导的这四个原则,“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将家庭转变为修持的道场,我们能够在这里面行菩萨道!也祝愿一切的佛弟子都能够念好家中这一本难念的经,读通了、念熟了,这样子是真实地学好了《净行品》的这个偈颂,是知道了如何在生活中间修行。我们有智慧眼就能够知道生活之中到处都是佛法,处处都充满了佛法!也祝愿所有的佛弟子的家都能够转化为菩萨之家!也祝愿法界一切的众生都能够“以文殊智,修普贤行,住真如自性之家”!真如自性是家乡,不生灭心是本体,安住在不生不灭的真心本体上。


  第二个偈颂是:
  【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
我们做为子女去见自己父母的时候,就可以诵修这个偈颂,是在家行孝愿。
孝为百善之先,孝为至德之本。《大集经》上说,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者,即是事佛。《梵网经菩萨戒》也说,“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我们都学过的《地藏经》更加是佛门的孝经了。所以我们要孝事父母,养父母之身,让父母亲衣食条件更好,对父母亲很恭敬。然后要养父母之志,实现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大孝中的大孝是帮助父母超出六道轮回。这是孝事父母。
  在孝事父母,拜见父母的时候,要“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我们要发菩提心,像佛一样将一切众生都视为独子,所以救护他们;一切众生都是我过去的父母,所以我要孝养他们;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所以平等恭敬他们。所以我们见父母的时候,要愿一切众生“善事于佛”,向佛学习,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让觉悟的智慧光明照彻我们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让我们生命的时时刻刻和所行的每一处都充满智慧光明,那就是光明遍照,就是“善事于佛”了。智慧呢?不但是让我们自己过觉悟、慈悲、有智慧的生活,又能够照耀一切众生,自利利他,帮助众生,这个就是“护养一切”。
孝亲者,如道丕,
为养母,自忍饥。
父捐躯,为报国,
丕苦求,骨跃出。
  这个是杨仁山居士修改的《佛教三字经》上面所举的古德孝顺父母的例子:道丕法师是李唐的后裔,生在五代之末的后周。唐朝以后、北宋之前有一个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他生在后周时期,七岁的时候就出家了,十九岁的时候长安兵乱,所以道丕法师就背着自己的母亲躲避到深山里面去,靠托钵乞食来养自己的母亲,食物不够就自己忍受饥饿,让母亲得到饱满。
  局势稍微平静一点以后,母亲就跟他说:“你的父亲战死在战场上面了,你要去把他的遗骨找回来。”
  他就很孝顺,去到战场上面,见到遍地都是尸骨,就不知道到底哪一具尸骨是自己父亲的。他就至诚地祈祷三宝,得到灵感了,他父亲的尸骨自动地就跳起来。他就把自己父亲的尸骨就背回来。还没有到家的时候,前一天晚上他的母亲就梦到自己的丈夫回来了,果然第二天道丕法师就将父亲的遗骨背回来了。
  更重要的出家的孝顺是要能够辞亲割爱,识心达本,深入无为之理,直趋解脱要道,自己能够得解脱,帮助一切父母众生都能得解脱。这个是“善事于佛,护养一切”。
  底下是:
  【妻子集会,当愿众生:冤亲平等,永离贪著。】
  夫妻相处的时候,彼此都能够永离贪著,不执著、不贪恋,所以就能够将这种贪爱境转变为解脱法。
  【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稳。】
  在家菩萨在享受五欲之乐的时候,要诵这个法偈,将心转过来。“五欲”,我们说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这个是小乘的说法了。凡夫得到五欲的时候会生起贪爱之相,就好像被箭射中了一样,被自己的内心的贪欲控制住了。在家菩萨享用五欲的时候,要能够心不为境界所转,如如不动,要拔除贪欲之箭,就能够心安身稳,所以愿一切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稳”。
  其实五欲六尘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面对五欲六尘时,不能保持觉悟的清明的心。问题不是出在外境,不是出在五欲六尘,而是出在我们生病的心,因此我们学佛最重要的就是做心灵的革命。佛教里面的戒定慧三无漏学,都是让我们的心更坚定、更深刻、更广大,我们自性本具的德能能够彻底地开发出来。所以在家菩萨得五欲时,要愿一切众生拔除内心贪爱之箭,心安身稳;面对五欲时要善巧用心,将之转化为恰当的用、全体的大用、不可思议的妙用。这个是“拔除欲箭,究竟安稳”。
  恰当的用,最浅的,比方说财、色、名、食、睡,这个世间的财物,佛教导说应该分为四份:一份用来供养父母,以报洪恩;一份用来培育子女,尽责任心;一份用来维持事业,开源节流;一份用来造福社会,广种福田。这样子是善用其心。对财物不贪著,能够恰当地用,就能够拔除欲箭。儒家也说“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忧道不忧贫”。
  面对食物的时候不贪美味,为疗形枯,能够有更高的追求。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亲近有道德、有智慧的人,去行正道。这个是恰当的用。
  第二是全体的大用。我们透过五欲六尘,了知五欲六尘是虚幻的相,是唯心所现,我们真如妙心所显现的,唯识所变的,所以要由相而见性。白居易作过一首诗《僧院花》:
  欲了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方便风开智慧花”,其实也就是说我们透过这个花的相,启发我们的智慧,而见到我们不生不灭的真性,成就我们自心本具的般若智慧花。我们逢缘对境的时候,遇到五欲六尘的时候,能够由相而见性,就能够“拔除欲箭,究竟安稳”。所以这个财、色、名、食、睡的五欲里面的这个色,不单单是指男女之色,更是指一切物质,色法;乃至于指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我们面对六尘境界的时候,要按照《金刚经》的教导,“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面对六尘的外境,我们生心而无住。
  凡夫众生不可能不生心,但是生心以后不要分别执著,要破除遍计所执性;不对外境妄起分别、执著,要了知外境唯心所现。这样子就能够将五欲六尘的外境转变为全体大用。开悟以后,见道位以后,已经破了遍计所执性,心无所住而又能够生心,无住而生心,善巧地利用五欲六尘来度众生。这个是将五欲转变为不可思议的妙用。
  很多祖师都是因为六尘的触发而开悟的。
  好像有一个梅花尼,她看到梅花而开悟,这个是因为色尘而开悟的,这个就是已经将色尘转变为全体的大用。开悟的诗说: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手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大佛顶首楞严经·二十五圣圆通章》,二十五圣就是六根、六尘、六识、加七大,在这个里面开悟证圆通。其中有一位大阿罗汉——优波尼沙陀,他就因为观色尘而证圆通。“优波尼沙陀”,尼沙陀就是近少,就是微尘近于虚空。“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我也是曾经看到佛示现修苦行成佛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我怎样子成阿罗汉道的呢?
  我是因为观色法的不净相而悟道的,看到一切色法不干净、人身九孔常流不净、一切外境都是不净,这样子“生大厌离”。“悟诸色法,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无二,成无学道。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这个是将色尘转为全体大用而成就,而成大阿罗汉,优波尼沙陀是五百阿罗汉之一。
第三是转为不可思议的妙用。好像极乐世界,六尘皆演妙法:鸟鸣在说法;水流声在说法;风吹树动在说法;一切五欲六尘都在说法。能够令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保持正念,这个是不可思议的妙用!
   好像我们的药师法门:色法、心法、息法。色法是在饮食中间修行,是秘密禅;心法是在睡眠中间修行,是祖师禅;息法是在呼吸中间修行,是如来禅。呼吸、睡眠、饮食每个人都少不了,就可以将它转变为修行,就可以在这个里面得成就、得解脱、能够用它来度众生,这个是不可思议的妙用!所以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善巧用心,在五欲六尘之中不为所染,不断走向觉悟清净的菩提道!所以我们在家菩萨,享受五欲的时候,要“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稳”。
  第五个偈颂说:
  【妓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妓非实。】
在家居士菩萨在聚会,好像说庆祝生日,或者其它喜庆的事情,聚会上面很高兴地唱歌娱乐的时候,要诵修这个偈颂:愿一切众生转世间乐为“以法自娱”的出世间快乐,能够了知世间的快乐不真实。
  要把心转过来,心不转变过来,你这么念效果不大。曾经有一位居士她也是告诉我,这个人很坦诚,她就告诉我她内心的一个小秘密:她就说,她暗地里觉得很苦恼,因为她总是觉得听人家唱歌比听人念经要更愉快,更好听。暗地里就觉得感到很羞愧,觉得是不是我修行有问题,为什么我还是觉得听人唱歌好听一些,诵经我觉得不好听?这个人很老实。
  我就告诉她: “没关系了,你如果觉得听人家唱歌,这个歌很好听,你就好好去听。你听经的时候觉得不如唱歌好听,那是因为你对经文的义理不了解,你没有得到内在的启发和内心的感动,你无法领会经中的慈悲与智慧。其实如果你真正能够领会的话,你会觉得诵经比唱歌更好听,在这个中间体会到诸佛菩萨的慈悲与智慧。我们唱《三宝歌》、听《叩钟偈》,如果你能够体会这种内在的慈悲与智慧,内心心与法相应,能够内心感动,能够转变,这样子是能够受到启发的。”
  我们要在“妓乐聚会”的时候,要能愿一切众生“以法自娱”,要透过唱歌的声尘去开发内在的慈悲与智慧、开发内在的完美,然后我们也能够由这个而开悟、而成就。
  有一位禅师他怎么开悟的呢?他就是听到歌楼上一个歌女在唱歌:“你若无心我便休”,他马上就豁然大悟了。你看,这个好像我们听流行歌曲一样的,他一听就开悟了,为什么?“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我们的心不执著于五欲六尘,这个唱歌、妓乐,它是一种声尘,你不要执著于它, “你若无心我便休”。我便休是什么?这个“我”是指妄想、烦恼,当下就休歇,当下就停止下来。“狂心若歇,歇即菩提”——你心不执著于五欲六尘了,透过这个尘见到不生不灭的真心了。所以妄想狂心,当下休歇,是“你若无心我便休”。
  所以其实善用其心的人是一个很活泼的人,佛弟子一定要很活泼,很自由自在地活在世间,不要显得很呆板、很僵硬。尤其是在家菩萨,不是说好像学佛以后,一定也不能唱歌、也不能打扮、要好像脸色灰白这个样子。不是这样的,很死板人家看到你就怕了,应该是很灵活、很圆满的。为什么?五欲六尘其实不能障碍我们,障碍我们的是我们生病的心,我们的凡夫心。把心转过来,一切都可以成为解脱的因缘。所以要“以法自娱,了妓非实”,是在享受六尘的时候,能够转六尘为菩萨道。能够“以法自娱,了妓非实”,既能够在这个中间去随顺众生、广度众生,又能够成就自己的道业

 

(转)